生药学教研室在北沙参多糖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新进展
发布时间:2025-03-26 浏览次数:0次
近日,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(中科院一区Top期刊;IF:5.6)在线发表了河北医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最新研究性论文—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of Glehniae Radix polysaccharides on the ulcerative colitis through DSS-induced rat model。河北医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青年教师、基础医金沙娱乐城 博士后刘杰博士为该文的第一作者,生药学教研室赵丁教授与法医金沙娱乐城 丛斌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,河北医科大学为该文第一通讯单位。
北沙参(Glehniae Radix)为伞形科植物Glehnia. littoralis Fr. Schmidtex Miq的干燥根。具有解热、镇痛、祛痰、抗哮喘和抗溃疡等作用。现代研究表明北沙参中富含香豆素、多糖、生物碱、木脂素、黄酮、萜类、氨基酸和挥发油类成分。当前北沙参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小分子化合物,而忽视了大分子多糖成分的研究。基于北沙参“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”的功效,结合“肺与大肠相表里”的脏腑相关理论,作者提出北沙参可能具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力,且活性物质基础是北沙参中丰富的多糖成分。
该研究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,从炎症因子、肠道组织形态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角度评估了北沙参多糖(GLP)的抗炎作用。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GLP主要由半乳糖醛酸、鼠李糖、葡萄糖、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,摩尔比为1.4 : 9.2 : 33.3 : 2.5 : 2.9。体内活性实验结果显示GLP可以下调促炎因子(IL-6、TNF-α和干IFN-γ)的表达,并显著上调抗炎因子(IL-10)的表达。此外,北沙参水提物(GLA)、多糖低剂量(GLPL)和高剂量(GLPH)可以增加结肠杯状细胞数量、增强隐窝结构完整性、扭转炎性浸润细胞的状态。此外,GLA和GLPH可以上调UC大鼠结肠中Lactobacillus和Lachnoclostridium、并适当下调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的丰度,从而优化菌群比例,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。该研究为GLP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材料。
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基金、河北医科大学春雨计划基金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河北省教育厅基金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的资助。
图1 该研究的Graphical Abstract图